分类:山城新闻眼 时间:2024年8月01日 责任编辑:王佳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发布“以青春之名 行文明之旅”—2024年全国大学生文明旅游暑期实践活动入选团队名单。由西南政法大学牟瞿、邓小艳老师指导的“绿野菌踪,菇酽夏浓”实践团以其优秀的表现,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在新时代的号角下,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的青年才俊们,肩负起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在2024年7月13日至15日,踏上前往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的征程,开启了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绿水村以其凤凰涅槃的壮丽蜕变,诉说着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我们来到乡情馆、村史馆,由绿水村村支书蔡书记带领开启这一段历史之旅。乡情馆内,历史的低语在每件展品间回响,诉说着从贫瘠到繁荣的传奇。蔡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他强调:“乡村的繁荣,源于村民的富裕。只有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他们的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和保障。”
村史馆,这扇向过往敞开的窗口,静静诉说着绿水村的悠悠岁月与文化根脉。蔡书记作为时光的讲述者,他的声音饱含深情,如同一曲悠扬的乡音,回荡在我们的耳畔。他的讲解,不仅播撒着知识的种子,更激荡着心灵的涟漪,让在场的每个人心潮澎湃,仿佛能触摸到绿水村人民那勤俭节约的生活哲学、艰苦奋斗的不屈意志与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看今朝·科与农相融——————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希望。我们来到华绿生物有限公司进行参观研学,目睹了金针菇从装瓶入库到发酵培养,再到搔菌生育、采收包装的全生命周期,这一过程如同大自然的奇迹,被科技的力量赋予了新的活力。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流程,不仅仅是现代粮食安全的坚实保障,更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这不仅是对地理和资源优势的深刻洞察,更是绿水村在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谱新篇·法与绿联合——————
思想落实地,传播启迪新知。在绿水村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团队宣讲组在村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点燃了法治与生态文明的火炬。我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法律的种子播撒,让”知法于心,守法于行”的理念深植人心;将文明的星火深种,让“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的理念沁人心脾。我们的宣讲不仅普及了法律知识,更为乡村振兴的航船指明了方向,助力它在和谐共生的道路上破浪前行。
宣讲结束后,我们与村书记和村干部围坐一堂,进行了一场充满智慧的座谈会。在牟瞿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共同绘制了绿水村的振兴蓝图。蔡书记的话语指出,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与实践相结合,需要本地与外地的携手合作,需要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展望未来,绿水村将深入实施”9+1″战略方针,将旅游康养、研学育教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成为美丽乡村的模范示范。我们的团队,作为这一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深感荣幸,也深知责任重大。我们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继续为绿水村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结语————————
少有担当多壮志,青春聚力正当时。本次三下乡实践圆满落幕,于团队,队员们以脚步丈量天地,坚定了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的决心和信心;于社会,本次三下乡学习传播绿水村的转型成功经验,为其他地方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智慧与方案,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大课题点亮了盈盈烛火。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未来,外院学子将不忘初心,继续在青春的征程上砥砺前行,以脚踏实地的姿态实现自我价值,以奋斗的姿态绽放青春之花。我们相信,每一次努力都将汇聚成海,每一次奋斗都将铸就辉煌,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马裕玺
图片:丁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