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场 | 从“疆电入渝” 看重庆能源“破局之路”-山城日报

渝论场 | 从“疆电入渝” 看重庆能源“破局之路”

         

分类:山城新闻眼 时间:2023年8月24日 责任编辑:王佳

高新含谷储能电站鸟瞰图。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8月6日,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全面进入铁塔组立阶段,预计2024年内建成投运。

8月8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开工,建成后每年可向重庆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意味着“疆电入渝”这个十年前的构想一朝成真。

多年来,数条特高压线路从重庆过境,但没有一条落点重庆。这两大工程建成后,对重庆电力可靠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经历过去年高温“阵痛”后,特高压工程提速建设,只是重庆探索能源破局的一个缩影。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现场。资料图

缺不缺?

贫煤、少水、有气、无油

在许多人印象中,重庆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并不存在能源短缺的问题。

然而现实恰恰相反,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能源净输入的省市,常规水电资源开发殆尽、风光资源有限,受气候影响,夏季电力负荷峰谷差率最大超50%……

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贫煤、少水、有气、无油。

煤炭资源,因赋存条件差、开采难度大、自然灾害重、基层基础弱,已于2021年全部淘汰关闭。

水资源,虽然坐拥三江,但长江、嘉陵江、乌江流经重庆区域面积较小。在渝东北、渝东南等典型山区,喀斯特地貌多,河流源短、流小,汇水急、退水快,水资源利用难度较大。

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常规天然气、页岩气探明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分别为全国第五、第二。

原油资源,重庆暂无探明规模化的原油资源。

水电油气,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最缺的仍然是电力。

去年夏季高温带来的“连锁反应”还历历在目,大量企业商场停产、停业。为保障民生用能,工商业电力供应受到较大影响。据预测,2025年,重庆电力缺口可能扩大至500万千瓦。

究其原因,重庆本地电力生产供应以火电为主,另有30%电量依靠外购电。截至2022年底,全市火电装机占比63%,水电装机占比28.1%,新能源装机占比8.9%。

据重庆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电力供应格局正从“自给为主、外来为辅”,逐步转为新增电力主要依靠市外输入;虽然市内天然气丰富,但资源全国统一调度,高峰期新增发电用气协调难度较大。

从能源消费来看,2022年,重庆全市能源消费总量9252万吨标准煤,一次能力生产量2814万吨,能源对外依存度高。

由于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导致重庆现有跨省电力通道饱和,高峰时段存在运力紧张等问题;大城市、大库区、大山区的地形特征,又导致输电、输气、输油、铁路等能源输送通道,受区域地质条件、极端天气影响较大。

“若极端天气持续时间过长,导致水电等发电能力受损、电力需求增加以及峰谷差加大,加之市内调峰电源不足、市外输入能力受限,峰时缺电难以避免。”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碳中和青年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研究员吕红表示,如今重庆正迈向国际化现代大都市,保障能源安全,显得迫切且重要。

武隆和顺风电第13台风机吊装完成。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行不行?

能源保供项目建设“加速跑”

底子薄、基础弱,重庆如何应对?

为保证能源供应能力持续增强,重庆先后印发实施《重庆市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重庆市电力供应保障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等文件,加快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优化能源保供机制,通过市内挖潜和市外拓展并举,推动能源供应从紧平衡到供应稳定。

近年来,除了外购,重庆通过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储能、节电设施建设,加强发电机组运维,以保证在高峰期实现顶峰出力。同时不断提速建设能源重大项目,“十四五”以来,重庆能源年度投资保持在300亿元以上,2023年预计投资超过400亿元。

今年,一系列好消息传来: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条跨省特高压输电通道加速建设;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进入铁塔组立阶段。通讯员 刘洪君 摄

规划布局50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建成永川港桥燃机热电联产,开工两江燃机二期、渝北燃机、江津燃机;

8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入国家规划,丰都栗子湾、云阳建全、奉节菜籽坝等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永川、松溉等6个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建成投产;

加快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会同四川打造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加快铜锣峡、黄草峡储气库建设,打造西南地区百亿立方米储气库群……

以目前的进展来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全面进入铁塔组立阶段,2024年建成后,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将从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

重庆电厂环保搬迁于今年5月底建成投用,永川港桥燃机热电联产项目于今年7月实现点火,风光等新能源新增装机截至7月超50万千瓦,19项电网卡口改造工程已全部按期投用,将释放80万千瓦跨省输电通道能力。

积极应对之下,重庆能源紧张的局面有所改观。

2023年1-7月,全市能源供应稳定有序,实现按需供应,全社会用电量81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其中,市内发电66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市外购电量149.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3.2%;天然气产量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5%,天然气消费量8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8%。

重庆电厂环保迁建项目鸟瞰图。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好不好?

提升能源供给含“绿”量

在“双碳”目标之下,能源保障除了解决“缺不缺”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未来能源发展的重点,是聚焦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就提出——

能源保障安全有力。到2025年,煤炭供应保障能力达到5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65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690亿千瓦时。

能源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总量责任权重达到国家下达计划指标。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达到国家要求。

今年以来,重庆投运、开建的多个能源项目也印实了这一点。

比如,刚投产的永川港桥燃机热电联产项目,属于气电替代煤电的清洁能源项目,最大年发电量可达33亿千瓦时,预计可实现碳减排50%以上,减少水资源消耗1/3,节约用地250亩以上,额定供热工况全厂综合能源利用率约73%,减少发电标煤耗1/3以上。

又如,刚开工的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工程之一,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加上同时开工的栗子湾抽蓄电站,两项工程投产后,每年可替代燃煤消耗6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30万吨。

此外,为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重庆还在国内率先建立“污水处理厂+发电站”发展模式,依托山城独特的条件,利用处理后的出水高差发电,实现节电节能。

“像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不远的市排水公司鸡冠石污水处理厂,电站的装机容量经扩容改造已达2500千瓦,目前年均发电约1300多万千瓦时;而一江之隔的重庆中法唐家沱污水处理公司装机规模为800千瓦,年均发电500多万千瓦时。”重庆水务集团生产运营部部长刘石虎介绍。

重庆中法唐家沱污水处理公司尾水电站内景。重庆水务集团供图

不过,提升能源供给含“绿”量,对于以煤电为主的重庆来说,仍任重道远。

吕红建议,重庆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在新能源技术迭代升级前提下,因地制宜继续推动新能源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因地制宜发展风光发电,加强新能源开发整体规划及源网协调发展,推动全市新能源有序开发建设。

其次,高质量统筹气电与抽蓄调解电源建设,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优势,推动天然气发电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能源、灵活性电源与用户负荷曲线匹配,促进新能源消纳、优化用电曲线,提升能源与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第三,仍需继续积极争取国家层面能源政策支援,包括积极争取外购电入渝,以及加强与周边能源资源丰富省市能源互联互济建设。

能源安全保供,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全局,重庆目前正从注重资源开发向完善能源通道、储备体系和综合利用方向转变,如何让能源结构更优化、能源利用更清洁、资源利用更加高效、能源通道空间布局更加优化,这座智造重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董进 记者 梁浩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