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听文物“讲述”战斗中的重庆往事-山城日报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听文物“讲述”战斗中的重庆往事

         

分类:山城新闻眼 时间:2023年7月31日 责任编辑:王佳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2023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3周年,也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内,收藏了一千多件相关文物,它们正“无声”地讲述着70多年前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庆往事。

1952年上甘岭战役后遗留的树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一截树桩

再现上甘岭战役惨烈场景

这截1952年上甘岭战役后遗留的树桩,长1.96米,直径0.36米,面积仅2平方米,上面却留有弹孔、弹痕约41个,真实再现了上甘岭战役的惨烈和战场火力之密集。1953年,该树桩由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第三分团从朝鲜带回国。1954年,抗美援朝西南分会将其拨交给西南博物院,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共中央西南局积极响应党中央战略决策,组织调遣第二野战军及西南军区四支精锐部队先后入朝参战,歼灭敌军大量有生力量。

其中,第一批由第12、第15、第60军组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共约 14 万人从重庆登船,北上入朝,连续参加多场重要战役。当中,最惨烈的当属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创造了世界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的典范,打出了国威、军威,第三兵团也涌现出包括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等在内的一大批川渝籍战斗英雄。

此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还收藏有百余件上甘岭战役相关英雄遗物、信件、工具、战利品、锦旗等实物藏品,集中反映了我西南军区部队和无数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提前完成一0一号飞机捐献纪念章。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一枚捐献纪念章

彰显战争大后方的重庆力量

这枚写着“提前完成一0一号飞机捐献纪念章”的徽章,直径仅2.5厘米,背后却蕴藏着一段重庆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支援前线的热血岁月。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中共重庆市委立即作出部署,于当月发出《关于开展捐献工作的指示》响应号召。

为此,全市各厂矿企业的工人都加紧生产,提出“把工厂当作战场”的口号,通过技术革新、科学管理、节约原料、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等途径展开生产竞赛活动。许多工厂还专门规定了每个月的“爱国增产捐献日”,充分体现出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和主人翁精神。

当中涌现出的典型——101厂(“重庆钢铁公司”前身)打破了每班轧钢114根的纪录,创造了135根的新纪录。全厂职工以增产所得奖金提前完成了捐献1架飞机的任务,并为这架飞机取名“钢铁101号”。上述捐献纪念章正是由此而来。

其实,飞机捐献纪念章只是重庆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缩影。

彼时,重庆各行各业群众都在为捐献武器贡献力量。如重庆市医务工作者延长工作时间,实行夜诊,以所得收入捐献“白衣号”飞机;李子坝妇女每月义务运砖一天,以所得工资捐献飞机大炮;罗家坝一名农妇也将喂猪收益的百分之十捐出,用以购买飞机大炮。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据了解,截止到1952年5月31日,重庆市捐款总额超过806亿元(旧币),可购买战斗机54架。

中国红十字会重庆市分会赠予西南志愿援朝外科手术队的锦旗。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一面锦旗

见证前线救死扶伤的重庆身影

“西南志愿援朝外科手术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坚决完成援朝医防任务。中国红十字会重庆市分会敬赠。”这面锦旗“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西南医护工作者志愿援朝救死扶伤的重要见证。

1951年2月3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和中国红十字总会联合通知:“组织医疗队,开展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战伤医疗及朝鲜难民的医疗防疫工作。”西南军政委员会积极响应号召,于同年5月派出西南志愿援朝外科手术队赶赴白山黑水。

西南志愿援朝外科手术队,包括成都志愿援朝矫形外科手术队和重庆志愿援朝胸腹腔外科手术队。其中,重庆志愿援朝胸腹腔外科手术队共13人,成员均来自重庆,由重庆市立第二人民医院(今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外科主任冉瑞图任队长,重庆大学医学院教授兼附属沙磁医院(今重庆市肿瘤医院)外科主任李清潭、西南医院外科副主任黄孝迈任副队长。

据《四川省志 医疗卫生志》记载,胸腹腔外科手术队被编为国际医疗服务队第五大队第二队,最初在佳木斯市第三十六军医院工作,重点治疗胸腹战伤及冻伤病员,施行手术 512 人次,并针对实际研究出了新疗法,研究出尾骨体切除术,治疗冻伤后的灼性神经痛。

10 月初,胸腹腔外科手术队调至辽东省安东市(今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第六陆军医院,这里是志愿军1951年4月设立的两个伤病员分配处之一,凡自前方送回来的伤病员都先在此进行卫生整顿。胸腹腔手术队担负归国伤员第一站的伤情检查、转送和留治重伤员的任务,施行手术 705人次。

1952年3月,胸腹腔外科手术队返回。此后,西南地区还先后派出了四支抗美援朝医疗队。

抵近前线治疗志愿军伤病员,不仅为战争提供医疗保障,对医生而言也是经验技术的迅速积累,胸腹腔外科手术队多名队员返回后都有相关的著作、成果问世。例如,队长冉瑞图在国内首创肝胆外科专业、队员黄孝迈成为了我国胸外科奠基人之一。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林红 通讯员 张宸、雷雯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