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区县 时间:2023年8月25日 责任编辑:山城日报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张馨月 见习记者 陆丹)八月,走进重庆南川中桥乡普陀村水稻种植基地,一片绿意盎然。一株株稻子喝饱了水,在田地里肆意生长着。
重庆南川中桥乡普陀村水稻种植基地绿意盎然。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望着眼前绿油油的稻田,普陀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近林喜上眉梢,“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近年来,立足当地资源,普陀村找准路子铆足干劲,大力发展水稻产业。不仅成功“脱壳”,村集体经济也完成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空壳村有了发展新路子
“两河三沟两口塘,天不下雨心头慌。”
一曲童谣,道不尽普陀曾经的贫困,说不完村民靠天吃饭的艰辛。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老人只能靠种植传统农作物作为主要经济来源,村集体经济趋于零,是典型的“空壳村”。
可从去年开始, 普陀村“有钱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
这钱怎么来的?稻田里“长”出来的!
时间回溯到2019年,改变从这里开始。为了让村民走上致富路,普陀村党总支带领党员干部对村里的乡情风貌、地理条件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还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调查发现,普陀村虽山高路远,但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经过深入比对商讨,结合原有农业产业实际,村党总支集体决定——发展水稻种植业。
说干就干!同年,以张近林为代表的党员干部们带头种下第一批“晶两优534”水稻。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地貌、适宜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普陀水稻独特的优良品质,该水稻加工后的大米市场销售价格比普通大米高了两倍多。
看到水稻产业的发展前景如此可观,村民按捺不住了,纷纷举手加入……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普陀村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超100亩,平均亩增收约160元,彻底消除了“空壳化”。
优质米富了村民钱袋子
“首桶金”进账,普陀村乡村振兴这盘棋慢慢铺开。
为了进一步激发村民发展产业的热情,村里趁热打铁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争取项目对稻种、肥料、田间管理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同时,与种植户约定,对于村集体统一发展的优质水稻,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收购价格按市场价格同比例上浮,每市斤优质稻谷比普通稻谷价格约高于0.2元。
销路有保障,村民的积极性也就提起来了。
村民张邦伦一个人包揽下10亩地,都种上了优质水稻。 陆丹摄
“以前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自从种植上指定的水稻,收购价每斤1.7元,比普通水稻价格高了不少,日子越过越红火!”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村民张邦伦一个人包揽下10亩地,都种上了优质水稻。
这样的变化让他开心得合不拢嘴,而像张邦伦这样的村民,在普陀还有很多。
据统计,2021年初,已有超过150户村民自愿加入到种植水稻的队伍中来,种植总面积达到了500余亩。
在乡党委、政府和各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普陀村盘活利用原村委会闲置房屋作为生产基地,成立了南川区普隆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相继购进了脱壳机、色选机、真空包装机等大型设备,建立起集水稻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生产加工线,进一步打开了市场。
2022年,普陀村优质水稻种植面积接近1000亩,达到最大种植面积,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0万元,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解锁集体经济致富密码
围绕产业做文章,普陀村因地制宜,让“空壳村”走出了一条实心路。
时过境迁,如今的普陀村不仅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粒粒香生态米”等农产品品牌,还构建了线上、线下两条销售路径。通过与川达农业公司合作,大米直接进入永辉超市售卖,并依托帮扶单位邮政公司,同步在“邮乐购”“咪店通”“重庆消费扶贫网”等平台展开线上销售。
普陀村成立了南川普隆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为持续壮大水稻产业,在中桥乡党委的支持下,2023年普陀村和邻近的中溪村携手开启了“多村一业、跨村联建、抱团发展”的新型村集体探索模式。
张近林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透露,今年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亩,预计涉及种植户可实现亩均增收约240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规模将突破30万元。
村集体的腰包鼓了,村民也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如今的普陀村,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缓缓勾勒出轮廓……
而放眼整个中桥乡,近年来,当地已发展包括中桥米、辣椒、柑橘、中药材、蚕桑等在内的特色产业5500余亩。中桥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发展“中桥米”“养生果”“中药材”“生态猪”等特色品牌,持续壮大经果林,引进青坪生态农业公司发展种植沙糖柑,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助力村民增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