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风湿医师临床技能提升教育项目)菁英共话会议在渝圆满召开-山城日报

(中青年风湿医师临床技能提升教育项目)菁英共话会议在渝圆满召开

         

分类:山城观察 时间:2024年10月31日 责任编辑:山城日报

为推动风湿免疫领域中青年医师的发展、提升临床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主办、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风湿菁英(中青年风湿医师临床技能提升教育项目)菁英共话-重庆站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于2024年10月20日,在山城举办。

本次会议是项目项下2024年举办的第六场“菁英共话”会议活动。会议围绕风湿免疫学科建设理念、风湿免疫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及风湿免疫疾病新进展等问题,分享临床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会议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会,采用学术报告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青年医师参会。

会议现场

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邹庆华教授主持。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王勇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王迁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邹庆华教授主持

王勇教授表示,在会议上作报告的专家均是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临床经验的“风湿菁英”,希望与会的中青年医生能够珍惜此次学习机会,认真聆听、积极讨论;更鼓励中青年医师要抓住当前机遇不负韶华,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共谱风湿免疫新华章。

王勇教授致辞

随后,王迁教授回顾了以往五场会议在学术交流、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肯定了风湿菁英项目为风湿病学科的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积极作用。他说项目不仅能够使中青年医师加强对风湿病学科最新动态的了解,还能使其结识许多新朋友,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从而促进风湿免疫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王迁教授致辞

“潜心科研,深耕不辍——历史回眸”环节由上海长征医院吴歆教授和南京市第一医院车楠教授共同主持,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耿研教授作《中国风湿免疫科现状调查报告》,并在报告结束后邀请北京医院赵丽珂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黄新翔教授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王培教授及中日友好医院舒晓明教授就风湿免疫学科科研进展与未来趋势、如何促进多学科之间的协同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吴歆教授和车楠教授共同主持

风湿菁英项目在全国开展了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及学科调查工作。耿研教授就调查情况做了基本介绍——项目于2023年5月启动,11月完成,全国总计930家单位参与调研。耿教授强调,实施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持续了解我国风湿免疫专科领域发展现状,实时掌握我国风湿免疫专科从业者的数量、结构分布及医院专科硬件设施建设情况,以加强对风湿免疫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风湿免疫疾病诊疗水平。

耿研教授作《中国风湿免疫科现状调查报告》

同时,耿教授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风湿免疫科在近年来的发展迅速,不仅在科研及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风湿免疫病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及患教能力,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四位讨论嘉宾表示,风湿病临床表现多样,为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提高临床医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搭建多学科协同发展平台是必然要求。

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一)

“聚焦学术,共话前沿——学术前沿”环节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赵令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谭淳予教授共同主持,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赵毅教授作了《蛋白组学在RA精准治疗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

赵令教授和谭淳予教授共同主持

赵毅教授首先介绍了2021 ACR和2022 EULAR的治疗推荐,强调了早评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赵毅教授在报告中揭示了可用于预测csDMARDs联合治疗应答的蛋白,展示了蛋白质组学在RA精准治疗中的巨大潜力,不仅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还能为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赵毅教授作《蛋白组学在RA精准治疗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扶琼教授、上海长征医院王晓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钟继新教授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辉教授围绕蛋白组学技术在RA诊疗中的应用、新药研发及如何基于蛋白组学数据的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与见解,一致认为多组学研究在揭示患者个体差异和筛选最佳治疗方案中具有关键作用,可促进疾病理解与药物研发的进展。

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二)

“强基培优,学术引领——学科建设”环节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奕教授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王静教授共同主持,邀请江西省人民医院段利华教授作《学科建设经验分享》的精彩报告。

杨奕教授和王静教授共同主持

段利华教授以江西省风湿免疫科发展为例,分享了自己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为打造风湿免疫学科“新高地”提出了极具价值的策略。他表示,人才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学科发展的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促进风湿免疫学科的稳步发展。

段利华教授作《学科建设经验分享》

随后,绵阳市中心医院邹晋梅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朝晖教授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源教授,围绕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如何促进多学科协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三)

学术专题

“从‘研’出发,探讨学术——学术专题”环节由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文辉教授和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李景怡教授共同主持,邀请重庆市中医院李成荫教授作《稍安勿“燥”-关注干燥综合征诊疗新进展》的精彩报告。

张文辉教授和李景怡教授共同主持

李成荫教授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和评估进展等方面出发,深入剖析了干燥综合征的治疗现状。李教授指出,干燥综合征临床表现异质性较强,易带来恶性肿瘤、不良妊娠等不良疾病。此外,由于发病机制不明,在诊断中存在延迟,易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可以通过深入研究泪腺超高频超声(LGUHFUS)、基于深度学习的唾液腺超声图像识别系统及新型生物标志物等方法提高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效率。

李成荫教授作《稍安勿“燥”-关注干燥综合征诊疗新进展》报告

李教授详尽的介绍令在座嘉宾受益匪浅,引起了大家对干燥综合征的思考。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世菊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赵华教授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晓霞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干燥综合征中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探讨了诊疗的新思路。

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四)

会议最后,由王勇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专题多样、内容丰富,是一次思想碰撞、开阔视野的会议,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性意义,令人获益匪浅。他说风湿菁英项目不仅为参会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更加深了中青年医师对诊疗技术的理解。未来期待更多风湿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加入进来,为推动风湿免疫学科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会议虽落幕,但对追求学术的精神永不止步。

大会合影